学校首页 首页 校区概况 机构设置 文化建设 魅力章丘 工作动态
 
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让音乐成为你永远的朋友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3日  浏览人数:  文章作者:管理办公室 李永刚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

美国著名作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能够启迪智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他说:“我的科学成就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钱学森在音乐方面也颇有造诣,尤其喜欢弹钢琴,他说:“音乐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细数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天才,有一个惊人的规律——他们伟大的创造,无不受到高雅音乐的浸染和熏陶!

音乐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审美和审美情趣,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唯乐不可以为伪”(《礼记•乐记》)。音乐思维的特点反映出它直接作用于心灵的本质,所以才最能感动人心、唤起共鸣。孔子在齐国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而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通过音乐可以培养美的情趣及对美的感知力、评价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拥有美的眼光和心灵。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

音乐教人坚强、坚韧、从容。人的精神能量总要寻找一处释放的空间,音乐的功能正在于此。音乐是天使的语言,最容易触动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至美的享受。音乐是世俗世界的杀手,制造了幻觉和梦境交织的世界,使人淡忘了人世的纷争和煎熬。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什么。

音乐可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音乐形式中有很多集体合作的项目,人们参与合作性的音乐活动,不但在组织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组织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人在演奏、演唱音乐即融汇在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体与整体、个体与个体的协调、均衡的感觉,从而增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音乐素质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乐者,德之华也。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礼记•乐记》)”。汇丰银行总裁曾说过,他们招聘职工不都是学经济、学金融的,还要招一些学艺术的,因为这些人想像力和创造力特别强。

歌德: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李岚清同志在其音乐笔谈中说,人的一生会因音乐更精彩。音乐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生活的意义。

音乐界中有一句名言: " 音乐的本质是科学, 音乐的内容是哲学, 音乐的表现是艺术, 音乐的功能是教育。" 这句话生动地阐明了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真谛。

在欧美许多国家,音乐已经成为公民较为普遍的素养,但在我国,公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就大学生群体来讲,很多人甚至不具备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价值体系不健全,无法达到陶冶情操、激发灵感、促进创新和提高素质的目的。具体表现在:

1.音乐基础差。大学生整体缺乏对音乐理论的学习,缺乏对音乐常识的基本了解,大学生中会识谱、会乐器、会唱歌和舞蹈的同学占的比例极少。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单纯的和盲目的。他们认为音乐只是用来消遣和娱乐,或者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就是最美的音乐。

2.音乐审美流于肤浅。音乐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最初层次的“感知”到“体验”再到最高层次的“启悟”,当前大学生大多数仍停留在以官能愉悦为主的感知层面,对音乐的感知狭隘、被动。有的学生追求时髦,追逐“歌星”的演唱,,对一些内容空洞、格调较低的歌曲和爵士乐、摇滚乐格外喜欢,而对比较高雅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都不进去,更不用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本质

3.缺乏音乐想象力。某种意义上讲音乐素质的高低是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决定的,反映出人们对艺术甚至是情感、人生的理解。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的缺乏必然导致创造力的不足。很多学者感慨:假如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缺乏想象力,那么整个民族将会失去创造力。李岚清指出:我国学生的基础教育做得并不比别人差,但为什么世界顶级发明创造却鲜有人才呢?总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雅音乐的熏陶。

据我校团委最近做过的调查结果显示, 66%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音乐教育,80%的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 36%的人觉得现在的校园音乐文化过于低俗, 63%的人希望校园音乐文化从内容到形式上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造成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试教育体制是导致大学生音乐素质差的直接原因。应试教育在我国长期存在,中小学的运行机制都在不遗余力的为应试教育这一主题服务,体、音、美等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却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副科”的行列,长期得不到重视。

大学对音乐教育的偏见。我国大学传统的质量观只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只设美育教研室,美育教研室不开设音乐课,一般只是开展一些全校性的音乐活动,音乐教师很少,人手不够,无法满足在高等院校普及、提高音乐教育的需要。

大学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制约。就业上的压力使大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修炼,不得不放弃一些音乐的学习活动。目前大学的音乐生活比较单调,很多学校很少举办音乐讲座、音乐沙龙、音乐演出等,基本是学生自娱自乐。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音乐素质呢?

我们先来看看欧美国家是如何重视音乐教育的。1996年,美国政府在立法中将音乐课正式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与数、理、化、文、史五科齐头并进,成为基础教育的“六大门”。当年全美教育年会主题即为“音乐是把钥匙”,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在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及人文学科一般占总体高等教育20%的课时,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在本科四年的360个学分中有72学分可以分配给艺术及人文学科。音乐在欧美国家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

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把“乐”置于第二位,足见其对音乐素质的重视。只有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欣赏、鉴别和理解音乐,最后达到审美的目的。音乐的基础知识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调式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因此,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第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如果一个鞋匠是拙劣的,公民为此所受到的损害不过是几双低质量的鞋而已;而一个教师如果是拙劣的话,那么就会培养整个一代不学无术的无用之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善于引导学生;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愿意从事于音乐素质教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开拓视野,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并对指挥、创作、配器等技能有所掌握。

第三、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大学里有各种文艺社团,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合唱团、舞蹈团、管弦乐团等社团组织,锤炼自己的音乐素养。学校应当适当举办各种音乐会、校园歌手赛、文艺汇演等,把音乐的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同时,应当注重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高雅音乐不仅有鲜明美好的艺术形象,而且悦耳动,充满生活气息,能够启发美感,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弘扬正气。